头顶“国资”光环、背靠光明食品集团的上海老牌房企――光明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面临着业绩与负债双重困境。
2020年4月30日,光明2019年年度报告和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出炉。根据2019年报显示,2019年,光明实现营业收入136.11亿元,同比下降33.59%;实现归母净利润5.70亿元,同比下降59.77%。自2018年起,光明已经连续两年业绩下滑。2020年一季报,光明归母净利润亏损2亿元,重组以来首现季度亏损。
从光明的负债情况来看,2017年至2019年,光明的净负债率分别为133.35%、194.77%、218.18%,三年来其净负债率水平快速上升。2020年第一季度,其净负债率高达233.57%,相比2019年末提升了16个百分点。
业绩亏损与负债攀升之际,光明管理层也出现动荡。光明就相关情况答复《投资者网》称,公司总体财务风险可控;近期部分董事、高管的变动,是结合公司实际所作的正常调整。
与此同时,光明方面表示,公司2020年计划实现营收180亿元、新开工面积350万平米、竣工面积170万平米,但考虑宏观形势和市场变化,距离最终实现尚存在不确定性。
业绩两年下滑 抗压能力弱
公开资料显示,2015年,海博股份与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农房置业、农房集团进行重组,由此诞生了新的平台光明。公司重组时曾承诺,2015年至2017年合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5.13亿元。光明以36.01亿元的合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勉强达标。
2017年堪称是光明的高光时刻,实现营收208.11亿元、归母净利润19.47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0.14%、92.55%。
然而在完成业绩承诺后,光明业绩变脸。2018年、2019年,光明分别实现营收204.94亿元、136.11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-1.53%、-33.59%;实现归母净利润14.18亿元、5.70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-27.17%、-59.77%;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3.71亿元、8.56亿元,同比增速分别为-31.02%、-37.55%。
连续两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下降的光明,由“光明”走向了“至暗”。而根据2020年一季报,光明一季度营业收入5.91亿元,同比减少81.38%;归母净利润亏损2亿元,相较上年同期净利润3.68亿元,同比下降154.26%,由盈转亏。这是光明重组以来首现季度亏损。
关于2019年业绩下滑原因,光明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:营业收入下降“主要是房产主业结转收入的销售面积和销售单价同比减少所致”;归母净利润下滑“主要是房产主业收入同比下降等所致。”
而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亏损,光明则将其归咎于“新冠疫情影响业务同比减少所致。”
一场疫情,让全国房企业普遍遇冷,而光明的抗压能力低于同行尤为明显。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5月8日,在Wind房行业已披露2020年第一季报的139家企业中,仅有49家企业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,占比35.25%。其中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超1亿元的企业,仅有13家。而光明以2亿亏损额在房归母净利润亏损企业中“荣居”第七名。
盈利引擎“失速” 债务“借新还旧”
根据2019年年报,2019年,光明实现签约金额为266.38亿元,同比增长8.91%;签约面积207.15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0.45%。实现回款247.87亿元,同比增长3.71%。全年新增土地储备面积192.09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32.92%。
光明包含房开发及配套、物业及租赁、其他三大主营业务,其中在总营收中占比超90%的房开发及配套业务一直是光明的盈利引擎。2019年,房开发及配套业务实现营收124.92亿元,同比下降36.18%,盈利引擎失速。此外,物业及租赁、其他两项业务,分别实现营收3.74亿元、5.98亿元,同比上涨6.74%、12.26%。 共2页 [1] [2] 下一页 搜索更多: 光明 |